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韩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南阳人字君平
玄宗天宝十三载进士
善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侯希逸镇淄青,辟为从事
府罢,闲居十年。
李勉宣武,复辟之。
德宗建中初,以驾部郎中知制诰
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帝命与诗人韩翃
官终中书舍人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天宝十三载(754)进士第
肃宗宝应元年(762)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中从事检校金部员外郎
代宗永泰元年(765)侯希逸为部下所逐,韩翃随之归朝,在长安闲居10年。
大历九年(774)后,在汴宋节度使幕中任职。
德宗建中初(780)因《寒食》诗见赏于德宗,擢为驾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
其与柳氏之爱情故事,盛传一时,许尧佐撰为传奇《柳氏传》,《本事诗·情感》亦载其事。
生平见《新唐书·卢纶》、《极玄集》卷下、《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关于〈柳氏传〉与〈本事诗〉所载韩翃事迹考实》。
韩翃久在军幕,其诗多为送别酬赠之作,颇负盛名。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上云:“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
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然诗风富丽华美,异于诸人。
五律洗炼清丽,佳句迭见,《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题僧房》、《送故人归鲁》为其名作。
七律以技巧圆熟著称,《送客水路归陕》、《同题仙游观》等为大历七律佳构。
古诗《奉送王相公缙幽州巡边》、《送孙泼赴云中》,气势沉雄,为大历边塞诗之名作。
七绝则风华流丽,为中唐名家。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5卷,已佚。
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全唐诗》存诗3卷。
《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唐诗汇评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
代宗初,入侯希逸淄青幕为从事
希逸被逐,闲居将十年。
大历中,入田神功汴宋幕。
九年神功死,弟神玉代为节度,翊仍在幕中
后又佐李希烈李勉汴州幕。
建中初,以《寒食》诗受知于德宗,征为驾部郎中知制诰
官终中书舍人
翊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有《韩翊诗集》五卷。
明人重编《韩君平集》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词学图录
韩翃字君平
南阳人
官至中书舍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
有《韩君平诗集》。
其爱姬柳氏乱离中曾被番奖沙叱利所夺,因作《章台柳》词赠姬,姬和《杨柳枝》,附韩诗集中。
全唐诗补逸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
天宝十三载杨纮榜进士
其诗兴致繁富,人谓如芙蓉出水云。
补诗二首。
字君平
南阳人
侯希逸在淄青。
李勉宣武
皆辟佐幕府
后以驾部郎中知制诰
中书舍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多士之选也。
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又“客衣筒布润,山舍荔枝繁”,又“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方之前载,芙蓉出水,未足多也。
其比兴深于刘员外,筋节成于皇甫冉也。
《唐诗品》
君平意气清华,才情俱秀,故发调誓拔,节奏琅然,每一篇出,辄相传布,亦雅道之中兴也。
七言古作,性情奔会,词采蓊郁,虽格稍不振,而风调弥远,讽其华要,亦足解于烦襟矣。
唐人评韩翃诗,谓“比兴深于刘长卿,筋节减于皇甫冉”。
比兴,景也,筋节,情也。
余谓君平之诗,比兴不深于长卿,筋节不减于皇甫也。
中唐钱、刘虽有风味,气骨顿衰,不如所为近体。
韩翃诸绝最高,如《江南曲》、《宿山中》、《赠张千牛》、《送齐山人》、《寒食》、《调马》,皆可参入初盛间。
君平高华之句,几夺右丞之席,无奈其使事堆垛堪憎,见珍朝士以此,见侮后进亦以此。
《诗源辨体》
七言绝,后二句多偶对者,藻丽精工,是其特创,晚唐人决不能有也。
《诗源辨体》
韩七言古艳冶婉媚,乃诗馀之渐。
《诗辩坻》
君乎长篇,天才逸丽,兴逐笔生,复工染缀,色泽秾妙,在天宝后,文房仲文俱当却席者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贞元以前人诗多朴重,韩翃天宝中已有名,其诗始修辞逞态,有风流自赏之意,昌黎曰:“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
”独翱反是。
其佳句如“寒雨送归千里外,东风沉醉包花前”、“露色点衣孤屿晓,花枝妨帽小园”、“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门外碧潭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急管昼催平乐酒,春衣夜宿杜陵花”,皆豪华逸乐之慨。
唯《送李少府入蜀》诗“孤城晚闭秋江上,匹马寒嘶山露中”,稍觉凄然可念。
然在集中,亦如九十春光,一朝风雨耳。
第姿韵虽增,风气亦渐降。
至若“葛花满地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骎骎已入轻靡,为晚唐风调矣。
《大历诗略》
歌行诸制,笔力不高,而调态新颖动人。
诸绝句兴寄或深或浅,具有乐府意。
韩舍人翃才调翩翩,大历能品。
《石园诗话》
韩君平翃七律健丽而对仗天成,七铯亦神情疏畅。
“雨馀衫袖冷,风急马蹄轻”,“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鸣磬夕阳尽,卷帘秋色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为五言佳句。
如“小县春生日,公孙吏隐时”、“远水流春色,回风送落晖”、“过淮芳草歇,千里又东归”、“县舍江去里,心闲境又偏”、“还家不落春风后”、“白晰风流似有须”、皆工于发端。
其源出于谢元晖,泛艳轻华,已无深致。
歌行法初唐之体,亦能卷舒命匠,经纬成机。
律体自亚李、卢,犹称芳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灵一唐 728 — 7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8—762 【介绍】: 唐僧。
广陵人俗姓吴
九岁出家,及冠受具足戒。
馀杭宜丰寺。
禅诵之暇,辄赋诗歌。
朱放张籍皇甫曾等为尘外友,酬赠甚多。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62 诗僧
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9岁出家,13岁削发。
扬州僧法慎学相部律,造乎精微。
初住越州会稽山南悬溜寺,常与僧友讨论佛教义谛。
后住扬州庆云寺,复住余杭宜丰寺。
曾著《法性论》,探究佛理。
工诗什,与当时诗人皇甫冉独孤及李纾朱放张继张南史陆羽严维皇甫曾徐嶷等为诗友,常相互唱和,过从颇频。
代宗宝应元年(762)十月,卒于杭州龙兴寺,36岁。
事迹见《毗陵》卷九《扬州庆云寺一公塔碑》、《宋高僧》卷一五。
其诗以写山林禅居生活与诸诗友酬寄赠送之作为多,诗风自然淳和,格律清畅,颇为人所称道,高仲武将其诗收入《中兴间气集》,刘禹锡称其为江左诗僧“导其源”(《澈上人文集纪》)。
有《灵一诗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七》著录,今存,有明朱警刊《唐百家诗》本、清江标刊《唐人五十家小集》影宋书棚本,另有明抄《唐人诗集八种》本,分为上下二卷。
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凡42首又2句。
除一首与护国互见之诗外,皆为近体诗。
唐诗汇评
灵一727—762),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九岁出家,十三削发。
初师扬州法慎,后居若耶溪云门寺,又徙杭州宜丰寺。
李华朱放李纾张继皇甫冉张南史严维等为尘外之交,讲德论道,朗咏终日,酬和甚多。
终于杭州龙兴寺独孤及为撰塔铭。
有《灵一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广陵吴氏。
九岁即薙落。
弱冠受具。
遂习毗尼有成效。
家本货殖。
诸昆弟以侈靡相尚。
一独纳衣锡杖自若。
始从惟扬法𫺤师学相部律。
又依禅者隐空乾靖于会稽山南悬溜寺。
以讨论第一义谛。
或游庆云寺馀杭之宜丰寺。
而足迹不入俗姓之门。
天台道土潘志清。
襄阳朱放
南阳张继
安定皇甫曾
范阳张南史
吴郡陆迅。
东海徐嶷
景陵陆鸿渐
皆引分愿交。
扣襟尚友。
其所尤善者。
慧凝明幽灵祐昙一义宣
诚同门之三益。
住世之四衣矣。
然工辞章。
乐吟咏。
既著法性论。
或遇良辰胜境。
必掇笔申楮。
以遣兴趣。
好事者录之。
名间气集。
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
示灭于杭州龙兴寺
寿三十五。
弟子以遗命。
行阇维法。
树浮图。
以表其地。
左卫参军李纾
嘉兴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反。
相与悼梁木之坏。
虑陵谷之迁。
刻石于武林山东峰之阳。
释灵一
姓吴氏
广陵人也。
神清气和方寸地虚。
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
年肇九岁僻嫌朽宅决入梵园。
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
暨乎始冠受其具足。
学习无倦律仪是修。
示见谈笑。
明解脱。
示人文艺以诱世智。
初不计身中有我我中有身。
德全道成缘断形谢。
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
寂灭于杭州龙兴寺
春秋三十五。
凡满十五安居。
临终顾谓弟子行茶毗法树小浮图焉。
左卫参军李纾嘉兴县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及
相与悼梁木之既坏。
虑陵谷之当迁。
后之人礼应真之塔婆。
昧应真之德行。
故刻石于武林山东峰之阳也。
一家富货殖。
既而削发。
推千金之产。
悉让诸孤昆弟。
所取者惟纳衣锡杖。
自尔叩维扬法慎师学相部律。
造乎微而臻乎极。
友善者慧凝明幽灵祐会稽昙一晋陵义宣同门三益作者七人也。
一咳唾尘境继日经行。
宴坐必择山椒树下
初舍于会稽山南悬溜寺。
接禅者隐空乾靖讨论第一义谛。
或游庆云寺
复居馀抗宜丰寺。
寺邻生丹山
门对佳境囧然独往。
暴风偃山正智不动。
巨浪沃日浮囊不飘。
于是著法性论以究真谛。
此一之了语也。
每禅诵之隙辄赋诗歌事思入无间兴含飞动。
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文。
必能缀之。
无愧古人。
循循善诱门弟子受教若良田之纳膏雨焉。
一迹不入族姓之门。
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范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为尘外之友。
讲德味道朗咏终日。
其终篇必博之以文约之以修。
量其根之上下而授之药焉。
一居寺高隅。
初无井泉
一旦呀然而涌喷金砂之溜于庭之左右。
挹之弥清𣂏之无竭。
盖精至之感矣。
诗行于世。
有选其尤者入间气集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独孤及《扬州庆云寺一公塔碑》
灵一)肤清气和,方寸地灵,与自然妙有合其纯粹……骚雅之遗韵,陶、谢之缺文,公能缀之。
《宋僧传•灵一传》
灵一)思入无间,兴含飞动,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文,必能缀之。
灵一)尤工诗,气质淳和,格律清畅……与皇甫昆季、严少府朱山人、彻上人等为诗友,酬赠甚多。
刻意声调,苦心不倦,骋誉丛林。
《唐诗品》
一公诗虽复剪刻,弥精律调,要之泓泛微波,未胜皎然,而净密之致,终当独步。
如“月影沉秋水,风声落暮山”,又“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又“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辉”,皆有雅思可采。
林居静僻,游心象外,固宜有尔,超悟会心,尚在烟花山水之间,未能了入真境。
灵一为)越中云门寺律师,持律甚严,以清高为世所推,尤善声诗,与刘长卿皇甫冉严维相倡和。
李从谦五代 946 — 9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995 【介绍】: 五代时徐州人字可大
南唐国主李璟第九子。
封鄂公,升宜春郡,复改吉王
宋太祖开宝五年,贬损制度,降为鄂国公
曾使宋奉朝贡。
入宋后,改名从誧,历知、成三州,卒于南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46—995 字可大,入宋后改名从誧
徐州(今属江苏)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九子。
封鄂公,升宜春郡,复改吉王
后主开宝五年(972)降为鄂国公
曾使宋奉朝贡。
入宋后历知、成三州。
后卒于南阳
马令南唐书》卷七、陆游南唐书》卷一六、《宋史》卷四七八有传。
胡宿文恭》卷三六有其墓志,并引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存诗1首。
从谦
南唐嗣主第九子。
封鄂国公宜春王
吉王
出镇江州
及贬制度。
仍降鄂国公
入宋。
改名从誧
累官武胜军行军司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建封唐 735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00 【介绍】: 邓州南阳人,客居兖州字本立
代宗大历时大理评事
马燧为三城镇遏使、河东节度使,辟建封判官
侍御史
德宗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
十三年来朝。
宦官主宫市,建封得间言其弊,帝颇听顺。
及还镇,帝赋诗以赠,又赐以鞭。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5—800 字本立排行十三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代宗宝应中自请说降苏、常等州反者数千人。
大历中佐使府
德宗建中二年(781)岳州刺史四年寿州
兴元元年(784)迁濠寿庐观察使贞元四年(788)授徐泗濠节度使
十六年五月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建封少好属文,慷慨负气。
徐州时,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皆为幕客,时相唱和。
权德舆称其“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徐泗濠节度使张公文集序》)。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收2句。
唐诗汇评
张建封735—800),字本立兖州(今属山东)人。
少喜文章,慷慨负气,以功名为己任。
大历中,历佐使府
建中初,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淮西叛,诏牧寿州
以拒贼功,除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累加检校右仆射
贞元十三年冬入觐,及还镇,德宗及群臣赋诗送别,时人荣之。
十六年,卒于镇。
建封镇徐十年,治军有方,军州称理。
又礼贤下士,与孟郊李翱交往;韩愈许孟容等均曾佐其幕。
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诗补逸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
少任侠,喜文章。
贞元四年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十六年病卒,年六十六。
补句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权德舆《徐泗濠节度使赠司徒张公文集序》
建封)赞勋伐,表丘陇,铭器叙事,放言旨理。
皆与作者方驾。
而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如云涛溟涨。
浩漾无际,而天琛夜光,往往在焉。
其入觐也,献《朝天行》一篇,因喜气以摅肝膈。
览其词者见公之心焉。
其还镇也,德宗皇帝纾天文以送别,湛恩异伦,辉动中朝。
至于内庭锡宴,君唱臣和,皆酌六义之英,而为一时之盛。
韩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南阳人
韩愈堂兄。
有文名。
累官起居舍人
代宗大历十二年宰相元载被杀,坐贬岭表,为韶州刺史,卒官。
韩愈生三岁而孤,随会至岭表,由妻郑氏抚养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天然中唐 739 — 8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24 【介绍】: 唐僧。
姓氏里居不详。
少入法门,先参马祖道一,祖为立名天然
又师石头希迁禅师戒法
天台华顶三年,礼国一大师
宪宗元和中龙门山,与庞居士、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
曾于洛阳慧林寺燃木佛御寒,名震都下
十五年南阳丹霞山结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9—824 姓氏居里不详,禅宗僧人
少习儒典,后转奉佛法。
先参马祖道一,又师石头希迁,再诣马祖,寻入南阳丹霞山,转次居天台山华顶三载,又礼国一禅师
宪宗元和初,上龙门香山,与伏牛自在为莫逆交。
曾于惠林寺焚木佛以御冬。
元和十五年(820),再入丹霞山世称丹霞和尚
穆宗长庆四年(824)卒。
谥智通禅师
祖堂集》卷四、《宋高僧》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四有传。
祖堂集》存其歌偈5首。
《全唐诗续拾》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不知何许人。
先以冠带见石头迁禅师南岳
执㸑三年。
始遂落发。
复得戒于岳寺之希律师
即造江西大寂法会。
大寂甚奇之。
俄居天台华顶三年。
寻诣径山
礼国一。
元和中
登龙门香山
善伏牛禅师
尝客惠林寺。
时天大寒
因取木佛像烧之。
以自燠。
或讥其拨无因果。
曰吾欲以毗舍利尔。
曰木头安从得舍利。
笑曰。
若是则可更取几尊来焚。
元和三年
洛阳晨。
出横卧天津桥上。
留守郑公驺从过之。
呵不为动。
公使问何人。
徐仰视而应曰。
无事僧。
公异之。
乃奉束帛袭衣。
月给米面。
自是归信者益众。
十五年春
乃结庵南阳丹霞山
以便林泉之乐。
一日谒忠国师。
先问侍者
国师在否。
者云。
在即在。
只是不见客。
云。
太深远生。
者云。
佛眼亦觑不见。
云。
龙生龙子。
凤生凤儿。
国师睡起。
者以告国师乃打十棒趁出。
闻之云。
不谬为一国之师。
明日却往礼拜。
国师
便展坐具。
国师云。
不用不用。
退步。
国师云。
如是如是。
却进前。
国师云。
不是不是。
国师一匝便出。
国师云。
去圣时遥。
人多懈怠。
三十年后。
觅此汉也难得。
访庞居士见女子灵照。
取菜次。
居士在否。
女子放下菜篮。
敛手立。
又云居士在否。
女子提菜篮去。
上堂阿你浑家。
切须保护一灵之物。
不是你造作名貌得。
更说什么荐与不荐。
阿你自看。
善巧方便。
不从外得。
善巧是文殊。
方便是普贤。
你更拟趁逐甚么物。
如今学者。
纷纷扰扰。
皆是参禅问道。
我此间。
无道可脩。
无法可證。
若识得释迦只者凡夫。
是阿你须自看取。
莫一盲引众盲。
相将入火坑。
夜里暗双陆。
赛采若为生。
无事珍重。
长庆四年六月
趣门人备汤沐曰。
吾有远役。
竟戴笠策杖蹑履。
垂一足。
未及地而逝。
寿八十六。
膳部员外郎镏轲撰碑文。
谥智通塔号妙觉
释天然
不知何许人也。
少入法门而性梗槩。
谒见石头禅师默而识之。
思召其自体得实者。
为立名天然也。
乃躬执爨凡三年始遂落饰。
后于岳寺希律师受其戒法
江西大寂会。
寂以言诱之。
应答雅正。
大寂甚奇之。
次居天台华顶三年。
又礼国一大师
元和中龙门香山
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
后于慧林寺遇大寒
乃焚木佛像以禦之。
人或讥之。
曰吾毗舍利。
曰木头何有。
曰。
若尔者何责我乎。
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
留守郑公出。
呵之不去。
乃徐仰曰。
无事僧。
留守异之。
乃奉束素衣两袭月给米面。
洛下翕然归信。
至十五年春言。
吾思林泉。
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
长庆四年六月
告门人曰。
备沐浴吾将欲行矣。
乃戴笠策杖入屦垂一足。
未及地而卒。
春秋八十六。
膳部员外郎刘轲撰碑纪德焉。
敕谥智通禅师
塔号妙觉。
少入法门。
谒见石头禅师
躬执爨三年。
始遂落饰。
后于岳寺希律师戒法
江西大寂
应答雅正。
大寂甚奇之。
次居天台华顶三年。
又礼国一大师
元和中
龙门香山
与伏牛禅师
为物外交。
后于慧林寺遇大寒
乃焚木佛像以禦之。
人或讥之曰。
毗舍利。
曰木头何有。
曰。
若尔者何责我乎。
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
留守郑公出。
呵之不去。
乃徐仰曰。
无寺僧。
留守异之。
乃奉束素衣两袭。
月给米面。
洛下翕然归信。
至十五年春
言吾思林泉。
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
长庆四年六月
告门人曰。
备沐浴。
吾将欲行矣。
乃戴笠策杖入。
履垂一足。
未及地而卒。
春秋八十六。
刘轲撰碑。
敕谥智通
塔号妙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登中唐 ? — 8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1 【介绍】: 邓州南阳人
排行九
德宗建中元年,为转运从事
监察御史
贞元初,任河南士曹参军,又以殿中侍御史江淮转运盐铁院事。
十年,任漳州刺史
十七年,坐公事受劾,卒狱中。
工诗文,尤长于小赋,甚为权德舆所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1 排行九南阳(今属河南)人,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
德宗建中元年(780)为转运从事,历监察御史
贞元初河南士曹参军,以殿中侍御史江淮转运盐铁院事。
十年漳州刺史十七年坐公事受劾,卒狱中。
生平见权德舆《唐故漳州刺史张召集序》、《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太平广记》卷二五七引《乾𦠆子》。
工诗文,尤长于小赋,见《国史补》卷下。
权德舆甚称其文。
全唐诗》存诗7首,又断句4句,《全唐诗外编》补诗3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南阳人
张正甫兄。
代宗大历七年进士第
累官左司员外郎户部郎中
德宗贞元九年,为驾部郎中,出拜虢州刺史
十五年,为河南少尹
次年,授河南尹
卒于贞元末谥简
南阳人
大历中进士
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左司员外郎户部郎中
贞元十五年河南尹飞骑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阳穰县人
德宗贞元三年进士
次年复登制科,为校书郎
七年,删《显庆登科记》中俊、秀二科,为《进士登科记》,且为之序。
后官监察御史里行、浙东观察判官,特授高陵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樊泽中唐 749 — 7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或749—798 【介绍】: 河中宝鼎人,一作南阳人
字安时
初为尧山
德宗建中元年,举贤良方正上第,擢左补阙
有武力,喜兵法,议者谓有将帅器。
累迁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检校右仆射
襄、汉间服其威惠。
卒谥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清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诗僧
幼出家,代宗大历初杭州华严寺,师华严宗僧人守真
越州开元寺后,又从昙一学《四分律》。
大历八年(773)南阳慧忠习禅观。
大历贞元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与诗人皎然齐名,时称会稽二清
与当时诗人交往频繁。
晚年住襄州辨觉寺,约卒于宪宗元和间
宋高僧》卷十五有传,另参《唐才子传》卷三。
其诗多送别赠答及行旅抒怀之作。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清江,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大历初出家,从杭州灵隐天竺寺守直求法,又曾居越州云门寺
后北游,曾至汴州,返越。
建中中复北游,至陕州
晚年居襄州辨觉寺,卒。
刘言史有诗哭之。
工诗,与严维卢纶等友善,又与清昼(皎然)齐名,时谓之“会稽二清”。
全唐诗》存诗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会稽人
未详氏族。
少即抗志物外。
沮于父母之爱。
故久而从落染焉。
师事昙一律主。
讽诵通利
识者以为释门千里驹也。
俄从守直律师
于浙阳天竺坛登具。
仍依一公。
南山律钞。
且研究相疏。
皆通畅无遗憾。
善辞章。
或赋咏。
辄擅誉一时。
性褊躁。
虽尊长犹掁触不已。
一公每优容之。
后竟去。
莫之遮挽。
既游历迄。
无所遇。
乃悔归。
拜一公曰。
前念无知。
后心有悟。
和尚大慈。
施与欢喜。
一公悯其诚。
遂为师资如初。
大历八年
于汝濆以乡曲。
南阳忠国师。
尝。
有所传授云。
释清江
会稽人也。
不详氏族。
幼悟幻泡身拘羁鞅。
因入精舍便恋空门。
父母沮劝建乎难拔。
礼昙一律主为亲教师
讽诵经法寓目俱通。
长者品量之曰。
释门千里驹也。
于浙阳天竺戒坛求法。
与同学清源守直和尚下为弟子。
还听习一公相疏并南山律钞。
间岁精义入神举皆通畅。
而善篇章。
儒家笔语体高辞典。
又擅一隅之美。
时少伦儗。
其褊懆之性不与人类。
尝于一公少因不足。
亦有舍和尚之讥。
由是游方服勤。
凡云律筵无不预者。
自责己曰。
天下行半少有如我本师者。
会稽
一公犹老。
当其僧大集时。
击木唱某再投和尚摄受。
时一公诟骂。
雨泪而忏悔曰。
前念无知后心有悟。
和尚大慈施与欢喜。
苟不许收则越人不可以强售章甫也。
一公悯其数四求哀。
乃曰。
为汝含垢。
遂为师资如初。
有禅观之学。
大历八年于汝濆遇忠国师。
因弟子说自。
忠曰。
律师是和尚乡人。
乃欣然相会寻往南阳
再谒国师密传心要焉。
系曰。
尝为七夕诗。
或谓之四背中一背也。
通曰。
诗人兴咏用意不伦。
慧休怨别。
陆机牵牛星。
屈原湘夫人
岂为色邪。
皆当时寓言兴类而已。
若然者言火则焚口。
说食则疗饥也矣。
之舍师后乃扬师之美。
反权合道也。
实为此诗警世无常引令入佛智焉。
其故何也。
忠国明玄理无以域中小乘法拘之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贞元元和以来,越州清江、清昼,婺州乾俊、乾辅,时谓之“会稽二清”、“东阳二乾”、
《宋僧传•清江传》
清江)还,听飞一公相疏并南山律钞,间岁精义入神,举皆通畅,而善篇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正甫中唐 752 — 8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834 【介绍】: 南阳人字践方
进士第
累转监察御史,被诬贬郴州长史
居外任,所至称治。
入朝,拜左散常侍,官至吏部尚书
正甫
贞元二年进士
邓州刺史
同州
苏州
元和八年湖南观察使
十三年大理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静琳隋末唐初 565 — 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5—640 【介绍】: 隋唐时僧。
京兆华原人俗姓张
七岁出家。
北周毁佛时返俗。
隋初投昙猛为师。
五年后,辞师南游樊邓间受戒。
北至邺下蒲晋间,数参名僧,遍习经论。
文帝仁寿间,课业于华原石门山
炀帝大业三年,入京阐扬《摄论》,敕召入内道场。
十三年,诏令巡方。
属世乱,复返南阳
恭帝义宁二年被召入,住大总持寺
唐高祖武德年间入住弘法寺,一时名臣多从其学,化盛京辇。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张氏
其先南阳人
后徙京兆华原
方幼时。
外国道人。
过其家。
叹曰。
此儿当隆佛法。
不可处之尘埃中也。
七岁从俗流出家。
非其本志。
遂去而从他师焉。
周氏之祸久。
汩没不能振。
隋初。
依昙猛法师究定慧学。
于时法运复亨。
弱冠犹以沙弥南游樊邓受具。
寻赴青齐。
披讨律部。
又研十地于觉法师所。
乃旋邺都炬法师
禀采华严楞伽思益等义。
既而匡众阐化。
名声益起。
偶至蒲晋。
道逊道顺二法师留讲十地。
久之叹曰。
药本治病而服药增病。
岂其理哉。
学识材辨。
秪以生慢也。
宜求所以治之者。
于是始习静念处等法。
俄而渐进大乘无得。
离念唯识等观。
白鹿山绝粒者数矣。
昏则登危巅高树。
以坐其上。
动经旬浃。
后造泰岳
夜见火光。
环照峰峦。
即追求之。
见数尼。
共议唯识。
忽然而隐。
未几。
关中
昙迁禅师为开摄论。
仁寿四年
诏送舍利于华原石门山之神德寺。
就以课业。
大业三年
沙门还源。
延讲摄论于辇下之明轮妙像诸寺
久之至东都
齐王暕情深定理
每从咨决。
鸿胪苏夔禀宗玄训。
高阳沙门道雄道体。
赵郡之道献明则
成承善诱。
造诣幽微。
洪哲致问曰。
怀道者多。
所专何业。
答曰。
山谷高深。
意定何在。
哲曰。
山高谷深。
由来自尔。
答曰。
若如来言正当馀处取土填谷齐山乎。
哲叹伏。
十三年具表闻上。
将西巡灵迹。
属𡨥盗纵横。
道途梗沮。
仅达襄邓。
义宁二年
诏住京之大总持寺
武德三年
正平公李安远奏。
弘法寺迎居之。
惟敷中论。
维摩起信而已。
夜则燕寂。
玄琬律师
躬膺令则任城王及其母楚国太妃安平公主。
皆邀至第宅授戒。
国子祭酒萧璟工部尚书张亮檐事杜正伦司农李道裕
并为弟子。
又请智首律师阐扬四分凡十遍。
率先学众禀服教法住持。
京辇虽沙弥净人。
犹明律相。
斯非其功欤。
贞观十四年。
十月二十六日。
以疾卒于弘法之房。
是日先有素交法常来候。
谓之曰。
不恋此生不贪来报缘集即有缘散则无又曰。
以己之疾。
悯彼之疾。
因垂泪。
盖念诸苦趣也。
复诫门人曰。
生死道长。
各宜自拔。
时春秋七十六矣。
火葬于终南至相寺舌独不坏。
再烧之愈觉明洁。
檀那造木塔五丈。
以表其德。
洛邑
尝为通事舍人李好德
课试场屋文业
好德犯国宪。
因逃匿求度。
以免罪。
后事发觉。
狱。
上特原之。
或谋害一冤家者三人。
其一人中悔。
投林受戒。
俄而受戒者。
死而复苏曰。
见阎王。
王使与二人辨对谋害冤家事。
吾称以从受戒。
不复知且引为證。
王命追所證者有报已生他方金粟世界矣。
吾因获免罪。
放还。
释静琳
俗姓张氏
本族南阳
后居京兆华原焉。
幼龄背世清附缁门。
初诞之日有外国道人曰。
此儿当贵。
若出家者大弘佛法。
七岁投僧出家。
役以田畴无乖道训。
不果本望。
深惟非法也。
自顾而言曰。
此而未舍。
与俗何殊。
更从一师服膺正化。
遭周灭法且附俗缘。
年在弱冠希期无怠。
会隋氏启运。
即投昙猛法师
乃以二事相摄经于五年。
犹事沙弥未敢受具。
庆蒙开法欲广见闻。
辞其本师南游樊邓。
便于彼部奉进大戒。
既爰初受法未晓清规。
远赴青齐听于律禁。
后发前至为诸听先。
又于觉法师所听受十地。
回趾邺都
炬法师所采听华严楞伽思益。
皆通贯精理妙思英拔。
旧传新解往往程器。
时即推令敷化。
讲散幽旨并惊所未闻。
而胸臆所忆犹谓不足。
展转周听博遍东川
蓄解寻师又至蒲晋。
沙门道逊道顺者。
声名大德也。
留讲十地经于凉燠。
虽复听徒欣泰。
而志逾烦梗。
下坐处房抚膺审曰。
法本治病。
而今慢法更增。
且道贵虚通。
而今耽著弥固。
此不可也。
即舍讲业专习禅门。
初学不净念处等法。
又嫌其琐小烦稽人虑。
乃学大乘诸无得观。
离念唯识弥所开宗。
每习一解陶练十年。
精其昔知更新后习。
而弊食粗衣。
情欲斯绝。
后入白鹿山
山粮罕继。
便试以却粒之法。
孤放穷岩又经累载。
山中业定昏睡惑心。
乃临峭绝悬崖下望千仞。
旁生一树才得胜人
以草藉之加坐其上。
于中系念动逾宵日。
怖死既重专深弘观。
后闻泰岳特多灵异。
便往寻之。
既达彼山。
夜见火炬周环高曜峰岩
即事追求累日方至。
乃见五六尼众匡坐论道。
初通讯问。
共议唯识等理。
未尽言间忽然不见。
惆怅久悟法诚尔也。
后入关中昙迁禅师讲开摄论。
一闻如旧慧不新闻。
仁寿四年
下敕送舍利于华原石门山之神德寺。
即于此住。
居静课业。
行解之盛名布京师
大业三年
沙门还原等。
延请帝城。
在明轮妙象诸寺
讲扬摄论识者归焉。
寻即降敕召入道场。
既达东都禅门更拥。
齐王[日*东]情深理定
每就咨款请至本第从奉归戒。
鸿胪苏[蒠-心+(冗-几+(止*(ㄇ/又)))]。
学高前古。
举朝冠盖。
禀宗师训为舟为梁。
高阳道雄道体。
赵郡道明则等。
并释门威凤。
智海明珠。
咸承理味酌以华实。
襄阳洪哲。
德高楚望风力俊骇。
声穆时彦。
故来相架。
乃致问云。
怀道者多。
专意何业。
见其词骨难竞。
聊以事徵告云。
山谷高深意定何在。
哲云。
山高谷深由来自尔。
曰。
若如来言。
馀处取土填谷齐山为定高不。
哲悟此一言致词叹伏。
由是秀颖附津。
稽疑重沓。
故令誉风宣弥繁赏。
以象教东渐法网虽严至于僧仪正度犹未光阐。
欲遍游阎浮备殚灵迹。
十三年内具表闻帝。
当蒙恩诏令使巡方。
给使人传国书信。
行达襄土方趣海南
属寇贼交侵中国背叛。
途路梗涩还返南阳
义宁二年
被召入
住大总持如常弘演
光阴既积学者成林。
武德三年
正平公李安远
奏造弘法。
素奉崇信。
别令召之。
立意离缘摄虑资道。
会隋末壅闭唐运开弘。
皂白归依光隆是庆。
乃削繁就简。
惟敷中论为宗。
馀则维摩起信。
权机屡展。
夜则勖以念慧每事徵研。
并使解出自心不从他授。
玄琬律师道王关河躬令则
自馀法侣岁奇伦。
任城王太妃楚国太妃安平公主等。
皇家帝叶请戒第宅。
隆礼频繁。
国子祭酒萧璟
工部尚书张亮
詹事杜正伦
司农李道裕等。
并誓为弟子。
备诸法物恒令服御。
久以徒侣义学爰缺律宗。
乃躬请智首律师敷弘四分。
一举十遍身令众先。
故使教法住持京辇称最。
乃至沙弥净人咸明律相其功矣。
忽以贞观十四年秋初染疾。
至十月二十六日平旦疾甚。
沙门法常者。
盛名帝宇。
素与周旋。
故来执别。
曰。
不恋此生未贪来报。
缘集则有。
缘散则无。
而神气澄湛由来不乱。
曾病。
有问疾者。
答云。
以己之疾悯于彼疾。
因而流泪。
想诸苦趣故也。
便总集僧众并诸门人告曰。
生死道长有心日促。
各宜自敬无累尔神。
即右胁而卧。
寻卒于本寺。
春秋七十有六。
馀处通冷惟顶极热。
迄于焚日方始神散。
而形色鲜软特异比。
送于终南至相寺烧。
惟舌独存。
再取烧之逾更明净。
斯即正言法之力矣。
弟子等四十馀人。
奉跪慈颜无由钦仰。
百日之内通告有缘共转大乘。
总四万馀卷。
并造千粒舍利木塔举高五丈彫饰之美晃发中天。
广布檀那用酬灵泽。
居世。
化以实录著名。
每述至理玄凝。
无不垂泣叹奉。
言无非涉事不徒行。
通事舍人李好德者。
曾于雒邑受业于
历官天门
弊于俗务逃流山薮。
使弟子度之。
若准正敕罪当大辟。
后有嫉于德者。
罔以极刑。
及下狱徵
初无拒讳。
监狱者深知情量。
取拔无由。
事从虑过释然放免。
识者以实语天梯至死知量是莫加焉。
自爰初问法。
无惮夷险。
衣服坏则以纸补之。
床席暖则坐于篑上节之。
又节量力强羸。
名利不缘。
语默沈静。
修摄威仪。
有异名称。
涕涶莫显于口鼻。
饮食未言于美恶。
敬慎之极夫又何加。
兼以行位难测。
蚤虱不历于身纵辄投者寻便走散。
斯负既抵。
故所报类希焉。
尝居山谷须粒有待患繁。
乃合守中丸一剂。
可有斗许。
得支一周。
延之乃经三载。
便利之际收洗重服。
故能业定坚明专注难拔。
时值俭岁缘村投告。
随得随施安乐贫苦。
尝在讲会。
俗士三人谋害一怨。
两人往杀。
其一中悔从受戒。
岁纪经久并从物故。
而受戒者忽死心煖。
后从醒寤备见昔怨及同谋者论告杀事。
其受戒人称枉不伏
为證。
王即召追。
證便有告。
生他方金粟世界。
王既感證。
因放此人。
一生所至伽蓝撝谦自牧。
逮至名高福重䞋锡日增。
并委侍人口无再问。
及后为福方恨无财。
出以示之。
曰。
都不忆有此物也。
斯寔据道为务情无世涉。
可书季代足为师镜。
自住弘法敷化四方。
学侣客僧来如阛阓。
招慰安抚随事忧承。
而度杂公私宪章有叙。
故使外虽禁固内实通流。
山林望而有归。
道立而垂则。
逮于殁后此法弥崇。
所以京室僧寺五十有馀。
至于叙接宾礼僧仪邕穆者。
莫高于弘法矣。
又寺居古墌惟一佛堂。
僧众创停仄陋而已。
薰励法侣共经始之。
今则堂房环合厨库殷积。
客主混同去留随意。
裕法师云。
以道通物。
物由道感。
惠由道来。
还供道众。
僧实由客。
深有冥功。
语有近之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常隋末唐初 567 — 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645 【介绍】: 唐僧。
白水人俗姓张
少习儒业,颇知梗概。
年十九,从昙延法师学。
太宗贞观中,召居普光寺,寻兼知空观寺上座。
时听讲者众,四方而至,后皆为法匠。
有《摄论义疏》、《玄章》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姓张氏
南阳白水人也。
高祖隆。
河北
孙因占籍焉。
少业儒。
性厌烦杂。
年十九。
昙延法师祝发。
即学涅槃。
而随以讲说。
听者叹异。
尝三摩其顶曰。
子当住持佛法矣。
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
以师门。
多守旧章。
鲜获奇致。
于是历游秦齐赵魏。
尽覈成实毗昙华严地论之旨。
积劳五年。
而后出疏于上京以决群疑。
齐王暕
以时望。
召升高座。
自是俦侣四臻。
敷唱相续。
大业间
诏居禅定道场。
陶治尤盛。
国朝遐迩晏清。
化风腾播。
贞观译经
资以證义
且诏知翻译任。
普光寺成。
诏居之。
未几。
诏为皇太子
授菩萨戒。
九年诏为中宫戒师。
兼补空观寺上座。
新罗王慈藏
弃位入道。
航海求见。
从受菩萨戒以归。
十四年
僧有误陷宪网者。
有司以闻。
诏集京寺诸德于玄武门
普加责让。
于是上殿奏曰。
僧等蒙恩惠。
得预法门。
不能严奉律科。
致有上闻天听。
特由等。
寡于训诲。
不胜愧耻。
遂引涅槃付嘱之语。
上然之。
诏宥大理狱囚。
又赐食而退。
后以上惑于姓所自来。
诏李位释上。
屡疏争之。
不听。
俄发疾。
终于所住寺。
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也。
寿七十九。
七月二日
葬南郊高阳之原。
弟子德逊等立碑。
宗正卿李伯药制文。
慈忍进脩。
每感祯瑞。
神王冠服皆素。
拥部从旋绕。
堂壁所画乐天。
一时起舞。
观音菩萨。
身相瑰琦。
佩服缨络。
从外入户。
上住空中。
良久而灭。
普贤菩萨。
从东方来。
去地五六丈。
光夺曙彩。
是岂可诞妄哉。
吁异矣。
释法常
俗姓张氏
南阳白水人也。
高祖隆仕因移于河北郡焉。
少践儒林颇知梗概。
而厌其諠杂情欣出家。
奉戒自守不郡非类。
霜怀标举为众所推。
年十九。
昙延法师
登蒙剃落既预听限。
大阐宏猷。
学不逾岁。
即讲涅槃。
道俗听者咸奇理趣。
自尔专亲侍奉晓夕咨谋。
每击幽致。
欣其情理深当。
乃摩顶曰。
观子所涉。
必住持正法矣。
于即研精覃思无释寸阴。
时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
随闻新法仰其弘义。
于时论门初辟。
师学多途。
封守旧章鲜能回觉。
乃博听众锋校其铦锐。
秦齐赵魏靡不周行。
时积五年钻覈名理。
至于成实毗昙华严地论。
博考同异皆为轨辙。
末旋踵上京慨兹异叙。
随讲出疏示显群迷。
齐王暕
召结时望盛演释经。
登预法座敷陈至理。
词义弘远罕得其门。
佥共美之嘉叹。
成俗遂有。
胥徒归凑。
相续依承。
四时讲解以为恒任。
大业之始荣唱转高。
爰下敕旨入大禅定。
相寻讲肆成济极多。
唐运初兴遐迩清晏。
四远投造增倍于前。
每席传灯播扬非一。
贞观之译證义所资。
下敕徵召恒知翻任。
后造普光宏壮华敞。
又召居之。
衣服供给四时随改。
又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
礼敬之极众所倾心。
贞观九年
又奉敕召。
入为皇后戒师。
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
抚接客旧妙识物心。
弘导法化长镇不绝。
前后预听者数千。
东蕃西鄙难可胜述。
及学成返国皆为法匠。
传通正教于今转盛。
新罗王子金慈藏
轻忽贵位弃俗出家。
远闻虔仰思睹言令。
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
乃于船中梦瞩颜色。
及睹形状宛若梦中。
悲涕交流欣其会遇。
因从受菩萨戒。
尽礼事焉。
十四年
有僧犯过。
下敕普责京寺。
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
上殿。
论及僧过。
曰。
僧等蒙恩惠得预法门。
不能躬奉教网。
致有上闻天听。
特由等寡于训诲。
耻愧难陈。
遂引涅槃付属之旨。
上然之。
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
设供。
食讫而退。
及李道居先。
不胜此位。
率僧邀驾随顿表上。
既不蒙遂。
因染馀疾。
的无痛所右胁而终于住寺。
春秋七十有九。
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也。
至七月二日
葬于南郊高阳之原。
时炎景陵天游尘翳日。
逮至发引之前。
夜降微雨。
及于明旦。
天地清朗云雾四除。
纤尘不飞道路无拥。
京寺僧侣门人子弟等。
各建脩幢三十馀车。
前后威仪四十馀里。
信心士女执素幡花列侍左右。
乃盈数万。
卿相傧从。
佥以荣之。
涉诣义门妙崇行解。
故众所推。
美归于摄论。
而志之所尚慕涅槃。
恒欲披讲未之欣悟。
遂依众请专弘此论。
陶冶理味精贯匈怀。
依时赴讲全无读诵。
才有馀暇课业行道。
六时自励片无违缺。
有大神王冠服皆素。
率其部从随其旋绕。
道俗时见。
密以高之。
又曾宵夜至佛堂中。
壁画乐天一时起舞。
后于中夜又在佛堂。
观音菩萨从外入户上住空中。
身相瑰奇佩服璎珞。
晃发希有良久便灭。
后经五年。
天将欲曙。
又感普贤菩萨从东而来。
去地五六丈许。
常之专精。
徵应为如此也。
故立志清峻逾久逾剧。
所获法利多造经像。
但务奇妙不言其价。
岁建檀会终尽京师
悲敬两田无遮供养。
自所服用粗弊而已。
讲扬别供一不受之。
还布众中持操无改。
著摄论义疏八卷玄章五卷。
涅槃维摩胜鬘等。
各垂疏记。
广行于世。
弟子德逊等。
为立碑于普光之门。
宗正卿李百药为文。
姓张
南阳白水人
高祖隆仕
因移于河北郡焉。
少践儒林。
情欣田家。
年十九。
昙延法师剃落。
学不逾岁。
即讲涅槃。
道俗听者。
咸奇理趣。
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
随闻新法。
秦齐赵魏。
靡不周行。
时积五年钻覈名理。
至于成寔毗昙华严地论。
博考同异。
皆为轨辙。
齐王暕
召结时望。
盛演释经。
预法座。
敷陈至理。
词义弘远。
佥共美之。
大业之始。
荣唱转高。
爰下敕旨。
入大禅定。
相寻讲肆。
成济极多。
唐运初兴。
遐迩清晏。
四远投造。
增倍于前。
贞观之译。
證义所资。
下敕徵召。
恒知翻任。
后造普光
宏壮华敞。
又召居之。
衣服供给。
四时随改。
文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
礼敬之极。
众所倾心。
贞观九年
又奉敕召。
入为皇后戒师。
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
弘导法化。
前后预听者数千。
及学成返国。
新罗王子金慈藏
轻忽贵位。
弃俗出家。
远闻虔仰。
思睹言令。
遂架山航海。
远造京师
乃于船中梦想颜色。
及睹形状。
宛若梦中。
悲涕交流。
欣其会遇。
因从受菩萨戒。
尽礼事焉。
十四年
有僧犯过。
下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
因集于玄武门
上殿。
论及僧过。
曰。
僧等蒙恩惠。
得预法门。
不能躬奉教纲。
致有上闻天听。
特由等。
寡于训诲。
耻愧难陈。
遂引涅槃付嘱之旨。
上然之。
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
设供。
食讫而退。
因染馀疾。
右胁而终于住寺。
春秋七十有九。
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七月二日
葬于南郊高阳之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辩隋末唐初 568 — 6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8—642 【介绍】: 隋唐时僧。
邓州南阳人俗姓张
年七岁,日诵千言,时人以为奇。
后出家,专寻经论。
隋炀帝大业初召入禅定道场。
唐太宗贞观中召居宏福寺,以善讲博通誉满天下。
有《中论》、《唯识》等章疏行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俗姓张
世居渚宫南阳
自梁氏失守。
遂入关为冯翊人
七岁。
读书日诵千言。
十岁虽未薙落而数以升座。
覆述维摩仁王二经。
获誉于时。
隋开皇初
苏威度僧三千人。
且先试所业年最小而所习淹稔主司善之。
遂获免众试类得出家。
受具后。
智凝法师寻讨经论。
累阅寒暑。
大业间
居禅定道场。
武德之元
出关弘化蒲虞陕虢间。
尝于芮城开摄论。
听者骈拥。
檀越使帐幔其上以容空露。
已而道士致问。
曰。
正法自明。
邪风故翳。
道士益欲进。
忽风起。
帐幔缠结。
冠褐。
尘盆塞口鼻。
馀人皆莫觉。
卒大笑散去。
贞观间
置翻经馆。
诏徙弘福寺
證义道岳法师阐俱舍论因辍己讲而听之。
随出钞三百馀纸。
十三年六月十三日
卒于所住寺。
时方亢旱。
炎曦隆赫。
停龛二旬颜貌明润。
逮葬而雨率土。
欢抃。
寿七十五。
著摄论中边唯识思尘佛性无性等。
章疏并行世。
释僧辩
俗姓张
南阳人也。
渚宫陷没入关住于冯翊焉。
年甫七岁日诵千言。
时以奇之。
声于乡壤。
十岁欣仰道法思欲出家。
局以公宪。
未蒙剃落。
乃听维摩仁王二经。
文义俱收。
升座覆述。
宣吐教理有称于时。
先学大德相顾曰。
吾等没后不足忧也。
此人出家绍隆遗法矣。
开皇初年
敕遣苏威
简取三千人用充度限。
年幼小最在末行。
轻其行业召令口诵。
言词清啭章句契断。
神明朗正。
见者属目。
由是大蒙嗟赏。
馀并不试。
同得出家。
受具已后专寻经论。
时有智凝法师
学望京华德隆岳表。
从问知津乃经累载。
承席覆述允合同伦。
遂使旁疏异解曲有正量。
识者佥悟击其大节。
大业初岁。
召入大禅定道场。
众复屯之欣其开解。
武德之始。
步出关东蒲虞陕虢。
大弘法化。
四远驰造倍胜初闻。
尝处芮城将开摄论。
露缦而听。
李释同奔序王将了。
黄巾致问酬答乃竟。
终诵前关。
曰。
正法自明邪风致翳。
虽重广诵不异前通。
黄巾高问转增愚叟谓其义壮。
忽旋风勃起径趣李宗。
缦倒掩抑身首烦扰。
冠帻交横衣发紊乱。
风至僧伦怗然自灭。
大众笑异其相。
一时便散。
明旦入文。
𧹞然莫集。
虽乘此胜。
而言色不改。
时共服其异度也。
贞观翻经被徵證义
弘福寺立又召居之。
虽屡处以英华而情不存得丧。
约时讲说不替寒温。
异学名宾皆欣预席。
故使海之内外僧杂华夷不远万里承风参谒。
俱舍一论振古未开。
道岳法师命章搆释。
辩正讲论废而听之。
随闻出钞三百馀纸。
或闻初开法肆或中途少闲。
但有法坐无论胜负。
咸预位席横经而听。
斯渴法之。
深良未俦矣。
而谦让知。
足不重荣势。
名满天下。
公卿咸委。
而不识其形也。
皆来觅之。
如常仪不变其节。
任其来去曾无迎送。
时侪伦诸德。
以此怀尚而不能行也。
贞观十六年六月十三日卒于弘福寺
春秋七十有五。
于时炎曦赫盛停尸二旬。
而相等生存形色不变。
迄至于葬日亦不腐朽。
于时亢旱积久埃尘涨天。
明当将送夜降微雨。
故得幢盖引列。
俱得升济
七众导从不疲形苦。
殡于郊西龙首之原。
凿土为龛处之。
于内门通行路。
道俗同观。
至今四年鲜明如在。
置怀慈济。
爱法为功。
路见贫苦不简人畜。
皆尽其身命济其危厄。
讲听之务惟其恒习。
其摄论中边唯识思尘佛性无论。
并具出章疏在世流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谢良辅中唐 763 — 7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3 【介绍】: 邓州南阳人
玄宗天宝十载进士第
十四年宣州李白游。
代宗大历初,入浙东节度幕,与严维鲍防等联诗。
累官中书舍人
德宗建中四年,任商州刺史,寻为乱兵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3 南阳(今属河南)人。
兄良弼亦能诗。
良辅玄宗天宝十载(751)进士第十四年宣州泾县,与李白游。
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63-770)间,曾入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后仕中书舍人
德宗建中四年(783)商州刺史十月为乱军所杀。
事迹散见顾况礼部员外郎陶氏(翰)集序》、《唐诗纪事》卷四七,《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六、卷一一。
良辅工诗,曾受知于陶翰
全唐诗》存诗4首、又联句2首。
良辅
天宝十一年进士
德宗时商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乐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南阳人
原名世质,避太宗讳改
隋炀帝大业末年巴西
入唐,历官礼部、户部尚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阳穰县人
德宗贞元初进士
累官监察御史
宪宗元和末,附权相皇甫镈,累迁至度支郎中
穆宗即位获罪,坐贬永州司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范传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顺阳人字西老
进士、博学宏辞、书判皆登甲科。
集贤殿校书郎,历歙州湖州苏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
受代至京师宪宗闻其里第过侈,薄不用,改光禄卿卒。
布衣时游西边,著有《西陲要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西老排行十五
邓州(今属河南)人。
德宗贞元十年(794)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辞科及书判拔萃科高第,授集贤殿校书郎,迁渭南
宪宗元和四年(809)湖州刺史,开凿官池,以利灌溉。
七年为宣歙观察使,访得李白墓,按李白遗愿迁于青山(在今安徽当涂)之阳,免除李白孙女租税徭役。
十一年,坐治第过制,责授光禄卿,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嘉泰吴兴》卷一四。
所撰《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对研究李白生平有重要资料价值。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断句3。
传正字西老
南阳顺阳人
进士博学宏词
书判皆登甲科。
累擢宣歙观察使
宪宗朝改光禄卿
以风恙卒。
左散骑常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樊宗师中唐 766 — 8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3或824 【介绍】: 河中宝鼎人,一作南阳人字绍述
樊泽子。
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三年擢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
金部郎中绛二州刺史,有治迹。
谏议大夫,未拜卒。
家饶于财,慷慨好施。
为文奇涩,不袭前人,时号“涩体”。
然亦有文从字顺之作。
韩愈尝荐其材。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24 字绍述排行大
祖居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祖父咏迁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
初为国子主簿宪宗元和三年(808)登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分司东都,转太子舍人,累迁至山南西道节度副使
宪宗卒,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还,以言事获谴,出为绵州刺史
穆宗长庆元年(821)征拜左司郎中,出为绛州刺史
四年谏议大夫,未拜卒。
生平见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及《新唐书》本传。
所作诗文务求艰涩,至有元和以后为文笔“学苦涩于樊宗师”(《国史补》卷下)之语。
全唐诗》存诗1首。
宗师字绍述
河中宝鼎人
始为国子主簿
元和三年
擢军谋宏远科。
著作佐郎
金部郎中纾州刺史
绛州
谏议大夫
未拜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